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 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2011年1月24日)
刘延东
刚刚过去的201O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国家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民生得到显著改善,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的形势下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0年也是教育工作极不平凡、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征程,成为我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描绘了我国新世纪第三个五年的宏伟蓝图。落实好全会精神,实现“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今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未来五到十年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牢牢把握大好机遇,勇于承担历史使命
过去五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教育普及达到新水平,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我们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教育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去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把我国教育事业带入了历史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深入人心。教育系统和相关部门把学习贯彻作为头等大事,开展了广覆盖、多形式的学习宣传和深度解读。教育部党组成员带队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宣讲,举办省部、厅局和高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把创先争优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14个部委和百位各界专家学者发表文章,准确解读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意义和政策重点。新闻媒体全面报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仅中央及首都100多家新闻媒体刊播的教育新闻就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多。学习宣传力度之大、声势之强、参与人数之多为近年少见,全党全社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和行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决心更加坚定。
第二,贯彻落实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国务院成立包括党政群系统20个部委在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成立新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加强重大教育政策问题调研论证和评估。国务院下发《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建立了部际分工、省部沟通的新机制,形成了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新合力。
第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经国务院批准启动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425项改革试点项目。以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为重点,组织实施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新局面。
第四,一系列国家层面的重要政策集中出台。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的突破口,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几个关于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文件。加快推进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增加100元。启动1000所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央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实训基地。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相关部门出台了大力支持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国家发改委设置专项扶持中西部特殊教育发展,2010年度投入29亿元支持学校建设。国家资助体系扩展到普通高中,中职免学费政策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通高校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增加到3000元。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共出台50多个文件,初步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支持体系。
第五,各地贯彻落实工作扎实推进。各省(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一把手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有23个省(区、市)发布省级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一批新的政策举措,增加教育投入,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回首2010年,教育工作成就显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关心支持、积极参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气象。这是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也是各地方、各部门特别是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齐心协力、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教育系统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
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作出了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同样适用于教育事业。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对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与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大思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力支持。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也承担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
机遇来之不易,形势催人奋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迫在眉睫。一是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攻坚,是中央提出的“十二五”期间重大战略任务。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事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必须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在改革发展中有所作为。二是当前全球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推出改革举措,旨在提升教育质量,保持教育领先地位,增强国家竞争优势。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着手教育改革,以解决教育公平和提升学生素质问题。面对外部压力,我们如不加快改革,不迎头赶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三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期待和呼声日益强烈。颁布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是启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既顺应了社会对改革的期望,也增添了群众对教育改革的信心。如果不加快改革,我们就无法兑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承诺。
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切实承担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不辜负中央的期望与人民的重托。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教育战线要围绕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紧密联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全面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是科学发展,教育工作的主线是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通过改革来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今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育人为本,紧紧抓住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先发展为保障,以重大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为抓手,力争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有新成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迫切需要教育为落实主题主线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科技贡献。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使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更加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加适应当代科技创新交叉融合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更加适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要,更加适应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和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需要。要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打造教育特色和优势,提高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着眼文化建设需要,推动人文社会科学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增强教育服务决策的能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按照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促进教育公平要有新进展。当前,要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强基础”的要求推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迈出更大步伐,政策支持、财政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配置应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倾斜,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要抓紧研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的政策。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好留守儿童就学问题。学前教育要在缓解“入园难”方面尽快见到成效,政府要履行保障基本入园机会的责任,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多种形式扩大资源供给。高等教育要促进机会公平,通过对口支援、区域合作、优质资源共享等方式支持中西部地区提高办学水平,新增招生计划和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向高教资源不足地区倾斜。国家奖助学金要提高资助标准和扩大覆盖面,保证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第三,提高教育质量要有新突破。要在教师、教材、教法三大重点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健全招聘录用、考核评价、培养培训和退出等各级各类教师管理机制。今年中小学教师要启动“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改革,职业院校要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高校要打造名师团队。要全面推动各层次教师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边远地区和薄弱学校任教,做好首届免费师范教育试点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工作,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加大教学投入,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使教学水平有比较大的提升。以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抓手,推动信息网络向基层学校延伸,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新模式,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监测评估,有计划地建立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体系,探索相对独立的督导体系,引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第四,人才培养模式要有新探索。人才培养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强调的素质教育要求引领人才培养工作。要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全面发展。要研究制定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框架,探索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总结推广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经验,今年应重点在小学生“减负”上见到成效。以社会实践为关键环节,增加教学实验、生产实习、技能实训,丰富学生课外活动,鼓励志愿服务,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选拔机制、培养方式、成长环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第五,推进改革开放要有新举措。要在办学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办学体制方面,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改革。高校要加快章程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办学自主权。职业教育要探索校企、校农合作有效机制,使学校真正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要明显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研究出台财政、税收、金融、土地、教师等支持政策,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按照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原则,减少和规范政府对学校的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着重解决政府部门对学校服务责任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探索省级教育统筹的有效机制,更多地调动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积极性。要以教育开放凝聚人才培养的新优势,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有效形式,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联合培养和合作研究平台,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教师团队方面迈出更大步伐。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加强相关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六,保障支撑要上新水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规划优先、财政资金优先、公共资源优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温家宝总理强调,要重视教育投入的绩效,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使教育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按照4%的要求,今后几年各级政府都将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两个,一是各地的资金能不能落实到位。各地要不折不扣、用好用足中央政策,落实投入责任。教育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分省落实教育投入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经费能不能管好用好。各地要统筹安排教育经费,与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实施相配套,向最急需领域和最薄弱环节倾斜,做到雪中送炭。要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经费分配制度、学校财务制度和监督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防范财务风险。尤其要把增加投入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形成新制度新模式。
三、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
目前,中央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各项任务已经部署,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现今年这“六个新”的要求,关键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第一,解放思想,增强改革意识。现在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交织,教育领域新老矛盾叠加。教育的思想观念方法不进行大的转变,体制机制障碍不取得新的突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很难有崭新的局面。一要突破陈旧观念。改革不是为了否定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我们要自觉从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有深刻转变。二要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必须把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贯穿改革发展始终,使改革的制度设计、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符合教育特点,适应人才培养要求。三要大胆探索实践。当前,各种利益群体的教育诉求不尽一致,对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存在不同看法,我们要防止仅仅停留于争论,在积极探索实践中深化认识,破解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
第二,科学谋划,注重整体设计。每项改革和发展任务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谋划和前瞻布局,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少走弯路。要加强顶层设计。“十二五”规划是今后5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教育规划纲要是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在编制出台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分地区、分领域规划时,要按照这两个规划的要求,把10年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按时间节点规划好,形成清晰的工作指南。每一项改革都是整体改革的一部分,要把解决地方、学校的具体问题与实现全国性改革目标紧密结合,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形成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要注重研究政策问题,完善相关领域特别是人、财、物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使改革发展举措有具体的政策支撑。
第三,抓住关键,力求重点突破。所谓重点和关键,集中体现在“三个最”上。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比如,发展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大批既有艺术造诣、又熟悉市场、掌握文化产业运作规律的经营管理者。又比如,人才规划纲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的实际,提出建设社会工作者队伍,培养大量基层社区服务人员和心理辅导人员。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二是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比如,社会上对“择校热”反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三是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比如,农村教育一直是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要着重围绕“三个最”,攻克重点,突破难点,带动教育规划纲要的全面落实。
第四,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实际。要把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各具特色的改革发展路径,不强求一个模式。比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一定要立足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多种形式、多种类型。要边试点边总结,尊重地方、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大胆试大胆闯。对试点中确有实效、群众欢迎的要大力推广,对问题较多的要及时调整,对基层、学校提出的要求和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只有各地走出有特色、多样化、高质量的路子,教育事业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加广阔。
第五,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推进。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维护稳定是硬任务。现在,我们既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上的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教育领域;教育改革本身也面临很多两难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我们既要勇于改革,还要善于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使改革不仅成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一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抵制不良思潮的干扰。教育规划纲要集中体现了中央对教育工作的最新要求,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探索都要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二要把握好改革进度。对于重大、复杂、敏感的改革项目,要充分协商,科学论证,全面评估群众承受能力和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合理确定改革的顺序和推进的速度,增强改革的协调性。要密切关注改革进程,随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各种风险分析和应对预案,防患于未然。三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教育改革的社会关注度很高,重大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必须跟上。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澄清社会疑问,引导社会理性看待存在的问题和暂时的困难,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第六,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保证领导到位、分工到位、制度到位。目前在中央层面已经把教育规划纲要的190项任务分解到60个部门,下一步责任分工要逐层向下落实,各项任务在省(区、市)、学校和试点单位都要确定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各地要以完善的机制规范工作运行,探索建立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咨询机制,统筹协调重大决策和任务落实。教育部门要主动争取地方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合力,减少阻力,使贯彻落实工作顺利推进。
监督检查是促进贯彻落实的有力手段。要重点督查改革举措是否落实到位、发展项目是否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有效、工程质量是否安全合格。要加强对重大改革试点和发展项目的过程性督查,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对设计不周全、措施不具体、保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调整和完善。要建立行政问责制,增强中央重大教育决策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教务公开、校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独特作用,让群众在参与监督中理解支持教育改革。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目前,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只有真抓实干、趁势而上,才能推动教育事业上一个大台阶,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上来,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使整个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工作状态、能力水平、眼界胸怀有大的提升。
第一,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勇气。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任务重、要求高,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许多问题并没有现成答案。面对矛盾和挑战,个别地方和单位仍存在畏难情绪。要深刻认识到,不改革没有出路,不发展就是退步,一定要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直面困难的思想准备、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推向前进。
第二,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邓小平同志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一定要力戒形式主义,大兴实干之风。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正确把握国情、社情、教情,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提高履职尽责的工作能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更高,加强队伍建设的任务更加迫切。要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增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提升专业素养,注重把握国内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开阔视野、把握规律。要注重在贯彻落实中选拔培养干部,把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在艰苦复杂环境中增长才干、锤炼作风,促进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四,保持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行。总的看,教育系统风气是好的,但有些领域和单位仍存在一些违法违纪问题。这些虽是个别现象,但损害了教育系统的形象。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进一步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腐败案件,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始终保持教育战线廉洁高效、风清气正。
同志们,新的一年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共同谱写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